来源:学校大全网时间:2018-07-18 16:21:05
关于深圳中考体育必考项目游泳的7大误区!可能大家都知道了游泳将作为深圳中考体育必考项目,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关于孩子学游泳的7个误区——别让孩子们辜负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也欢迎您在文末留言交流您的心得。
误区一
学会游泳等于掌握生存技能
我们日常谈的“游泳”,只能让孩子强身健体,因为一旦只要在水中发生危险,定有危及生命的可能,这也是招潜水员时,对身体条件要求极为苛刻的原因。
仅从安全角度考虑,人是陆生动物,最好离水远一点。尤其是一知半解时,胆子大,容易出事。如果落入湍流中,旱鸭子和奥运游泳冠军——谁能活下来,靠的不是技术,是运气。公开水域里,有太多我们无法预知、无法抗拒的危险,不要让孩子把学会池中游,当成挑战这些危险的胜算。即使学会了游泳,也不要鼓励孩子在公开水域游。
我还亲眼见过一位妈妈在池边对着恐水的儿子吼道:“你学会了游泳,洪水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救爸爸妈妈了!”她一定忘了,水中救护和自己会游完全是两码事。
让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去实施水中救护无异于飞蛾扑火,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爆发出的力量,会让六十老妪变成施瓦辛格,使每一位正面接近他的人瞬间被拉入水中,其危险可想而知。
误区二
孩子可以很快学会游泳
大多数人对孩子学习游泳都抱有一种成见——利用一两次短训班就可以让孩子“学会”了,但这只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罢了。
我见过一些初学者,高兴地宣称一个月、两个月学会了什么泳姿,并且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也确实见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儿在半年的时间里拿下了四种泳姿,并且游得挺标准。
但这些都基于优秀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的前提下,个案是有的,然而不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学游泳能“速成”,因为这种想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初学者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热衷于“开始游了”、“可以游多长”等等问题。要知道,在水里会移动是很简单的事情,然而,会移动不等于会游,不如称其为戏水更为确切。
家长们在选择游泳学习班时,会优先考虑短训班,并把能否在短时间内学会一种泳姿作为衡量教练授课水平的一杆称。我不赞成任何形式的短训班,这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游泳学习上。因为这种“怪胎”从它一出生就被烙上了明显的商业痕迹,其本质无非是寻找噱头以讨好想走捷径的人,教学目标必然也很功利。
学游泳也像学任何技能一样,在这个年龄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学习的要义应在基本功的训练上,扎实的训练才可能为孩子将来游得更好带来后劲。而基础训练是最枯燥、最不易见成效的,很容易被人忽略或放弃。
例如陆上练习和分解动作没练好就急于水下配合游,会使得每一环节中的错误被生硬地叠加、强化、放大,最终成为顽疾,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问题。所以,最常见的情况是很多人在初学阶段看似提高得很快,但也因此永远停滞不前,再无提高的可能。
其实配合游对初学者来说主要的益处在于提高兴趣,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并在每一节课的最后一小段时间内以某种泳姿的配合游来保持孩子的兴趣。
当然,考虑到大多数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们去学,参加假期短训也是无奈之举。即使这样,我也奉劝家长们调整心态,请赋予短训班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十几节课能学会哪些东西?学会正确地呼吸就已经很不错。
有条件的,可以在短训之后决定是否长训,没条件的可以通过几次短训之后在家长的引导下,使游泳成为孩子一种经常性的健身手段。
误区三
不必像专业运动员那样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专业和非专业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所谓专业,应该是指在某一领域的学习上所花的时间更长,仅此而已。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在起始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对孩子身体柔韧性和体能要求上。
因此,请不要得出以下结论:短训=非专业,长训=专业。这种结论会导致速成心理,催生短期行为。
游泳是一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有氧运动,同跑步、跳绳和很多球类活动一样,是可以与孩子们终生相伴的。若能在成长过程中一以贯之,孩子们必将受益终生。
所以,请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计划从一个假期,调整为今后几年中的几个假期,同时要循序渐进——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步都少不得。
诸如深呼吸、直体滑,是需要花时间反复练习的,而不是间歇性操作。要想使每一动作做得标准,并成为下意识的本能,只能靠时间来打磨。
如果由于课时所限,无法做到系统科学,最好也能将较短的课时,用于基础的学习和训练上,以保证每一节课的质,而不是量。
还要教育孩子在游泳学习中保持专注,体现在对训练细节和动作规范的重视,以及某一个泳姿的反复练习上。一种泳姿起码练到标准的七八成以上,再开始练习别的泳姿。也不要过早地为孩子选择主项,四种泳姿不可偏废。
可能有人注意到过“全浸”——一种发源于美国,近些年被热捧的针对业余游泳爱好者的学习方法。它以降低动作频率、强调划水时效、身体滚动前进为特点,有意回避了自由泳打腿练习这一最容易使人产生畏难心理的基本功的训练,鼓吹省力、高效、先进、速成。
看似独辟蹊径,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还是要回到打腿练习上,因为他们的教学视频乍看轻松自如,实际上示范者都是专业训练多年的运动员,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底子。
简而言之,即使达不到专业运动员那么高的标准和要求,即便在体能上承受不了那么大的训练量,也请按专业的方法去学习。
误区四
先从蛙泳开始学起
把蛙泳作为入门泳姿来学习,也算得上是“中国特色”了,甚至在大部分国人心中,“蛙泳”最有资格为“游泳”这一概念作注脚。
这种做法有其运动生理学依据。首先,因为蛙泳是抬头呼吸的,区别与自由泳的侧头呼吸和仰泳的仰面呼吸,这是普通人在水中非常本能、自然地采取的一种呼吸方式。其次,蛙泳是双手同时使用,方便保持身体平衡;此外,蛙泳是趴在水中的,而仰泳是仰面朝天的,自由泳是侧身滚动的,蝶泳是波浪前进的。
相比起来,似乎蛙泳更利于初学者获得相对的安全感。
国内游泳班都以蛙泳为首选还基于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虽然蛙泳动作做标准要三到五年,但却很容易“游起来”。中国的家长们不愿意在孩子上了十几节课后,仍然在练习打腿。于是即使心里清楚,教练们也只好将错就错。
但是在国外,情况却大为不同。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四种泳姿的特点。
蛙泳:易上手,但技术最为复杂,游好很难。尤以腿部动作为甚,是游泳所有技术环节中最为复杂的。由于易造成运动损伤,所以不适宜长距离游。
仰泳:技术相对简单,易学。速度快于蛙泳,但次于蝶泳。省力。
蝶泳:产生时间最晚。技术较自由泳、仰泳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速度仅次于自由泳。体力消耗最大,不适宜长距离游。
自由泳:技术相对简单,易学。速度最快。省力,适宜长距离游。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自由泳适合长距离游。即使主项不是自由泳的运动员,也都是以自由泳为基础泳姿的。所以每堂训练课除了技术训练外,所有运动员水中的体能训练都是以自由泳方式进行的。
学会自由泳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非常有助于学习仰泳和蝶泳。因为仰泳被称为“翻过身来的自由泳”;蝶泳单侧的臂部及腿部动作几乎完全复制了自由泳。
而蛙泳是最特殊的,相对自成体系,除了和蝶泳在横轴波动上稍有类似外,几乎和其他三种泳姿扯不上任何关系。
通过以上比较,您可能已经得出正确的结论了:除非您的孩子是百年一遇的蛙泳天才,否则请让他们先学自由泳或者仰泳,如果只打算让孩子学习一种泳姿,那么毫无疑问是自由泳。
误区五
孩子学习游泳后可减少感冒
这句话是正确的结论,但不能因为这一结论而忽视过程中的细节。例如在孩子练习游泳后,有的家长让孩子穿得少了。
标准训练泳池的水温度恒定在25~27℃,这是低于人的体温的。人在游泳时接受的寒冷刺激会提高免疫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免疫系统的完善和增强。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温度稍低了些,孩子们会经常在水里打哆嗦。强调课后注意保暖的目的在于预防感冒。在学会一种泳姿之后,孩子们的运动量会逐渐加大,每堂课后会很疲劳,这时,他们的免疫力会呈几何级数下降。
如果游泳后不注意保暖,孩子很容易感冒。感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冒不能及时痊愈而继发的各种并发症,如心肌炎,中耳炎,鼻炎,咽喉炎等。所以要在下课后马上喝点热水,让孩子发发汗,将其体内寒气逼出。
其次,小孩子身体易疲劳,但恢复起来也较成人快,睡觉也是一种积极的免疫手段。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
另外,营养上也需要注意,燕麦、奶酪、奶粉、各种主食都非常好。游泳是高消耗的运动,孩子们的胃口会增大,首先应该保证的是热量补充,吃不下、吃不够就一日多餐。
合理的营养保证,有效的恢复手段,健康的训练状态,缺一不可。否则不如不练。
误区六
放心把孩子交给教练
有位全美居前50名的华裔游泳教练曾说过:“在中国,大学里的游泳教师,99%不合格。培训班游泳教练100%不合格。”
很多教练是游得很好,可是不一定教得好,好的教练一定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者。初学阶段恰恰最考验教练的教学水平。因为在这一阶段教练的回报率最低,最考验经验和耐心。手段多样的教学,平实易懂的讲授,重复低效的提醒,才能使孩子们在心理和技术上“断乳”。
如何选择好的教练?首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愿意对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负责。其次,在初学阶段的教学应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接受孩子在技术上进步慢一些,承认他们条件上的差异,在确定长期目标后始终对每个学员不离不弃。
误区七
游泳必须在水中才能学好
这话对了一半,因为还有一部分练习需要在陆地上做,尤其是对初学者。
陆上练习的动作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这是因为要考虑到在水中练习时阻力大,易疲劳,人在疲劳状态下动作极易变形。为了保证水中训练的质量,首先要在陆上练习时提高动作标准,加强动作规范。
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每个动作花在陆上练习的时间都应不少于水中练习。如果游泳班没有这样安排,家长可以在家里指导孩子练习。在时间花费上理想的状态应该是3:1。如果做不到身边有监督者的话,让孩子对着镜子练习是必须的。
别急着下水
4个学游泳前的技能准备
澄清了误区以后,相信大家都对游泳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不过,在急着让孩子下水之前,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从安全角度为孩子做一些准备,以防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以下是我的4个建议:
一、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淋浴。
游泳池大多采用消毒剂消毒,为保证持续的杀菌能力,会有游离性余氯残留在水中。如果能在泳后洗个热水澡,不仅能有效防止感冒,还可及时清除身上的余氯,对皮肤和头发都有保护作用。另外,余氯对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对孩子。让孩子养成淋浴时漱口的习惯,淋浴时捧一捧热水,将鼻子浸入其中稍停片刻,还能防止鼻炎。
二、让孩子学会深呼吸。
学习游泳最集中的问题是什么?无法正常呼吸。深呼吸练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学会了呼吸,才能让孩子脱离身上的辅助教具,真正渡过恐水期。
游泳时必须是用嘴巴吸气,嘴巴和鼻子同时呼气。训练时可在水中抓住池边全身放松,抬头用嘴巴吸气,必须张大嘴巴,迅速地吸。再将头慢慢沉入水中,然后略微缓慢有节奏的吐气,并且要全部吐光。
初学者总是觉得喘不过气,或体力跟不上,原因在于不能将肺里的二氧化碳全部吐光,所以一定要重视呼的环节。
可以按吸一拍呼五拍的节奏来练,在心里默念:吸、呼、二、三、四、五,用这种方法培养呼吸的节奏,一定要反复练习,使呼吸动作成为下意识的习惯。
学会呼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不在水中憋气的习惯。因为小孩子心脏正在发育阶段,经常憋气会导致心肌负荷过重,造成心脏壁代偿性增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要让孩子树立出水就吸,入水就呼的概念。
三、教孩子处理耳道中残留的水。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水进入耳道和被排出时的感觉,可以让他偏着头将脑袋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上侧的耳朵多半会被灌进水。然后让他站在池边,一手扶住墙或栏杆,一手揪住耳廓,用进水耳一侧单脚支撑身体跳跃,多跳几下就会将水排出。
四、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抽筋和呛水。
此类突发情况的危险主要在于心理上的恐惧,所以要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惊恐,不要挣扎。小孩子抽筋时无法自己在水中处理,所以教他们尽量放松身体使自己漂浮,并抓住水线,大声呼叫救生员和教练。
要提醒他们,呛水时大不了把水咽下去,不要从心理上拼命抗拒,越抗拒呛入肺里的水越多,容易导致溺水。所以家长在身边也不要着急,任何过激的反应只会使他们更加惊恐。什么也不用说,在水中轻轻地抱一会儿,让孩子平静下来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